|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云溪两岸连山,中间为河谷,整个地形呈PS教程的“U”字形展开(http://www.ckuyun.com)。雷洞岭上通往平江的途中有个大山坳,叫狂风大坳,夏季南方来的暖湿气流通过这山坳北上,途中与北方南下的干燥气流交汇,形成地形雨,故云溪洞降雨丰沛,年降水量高达1500个毫米。加上两岸山高坡陡,河流落差大,水流湍急,水力资源丰富。
记得中学上物理课讲力学时,徐定吾老师说过,他家在九岭,青少年时经杨家岭到天台山求学,看到杨家大屋一带利用筒车提水灌溉,深受启发。到云溪工作后,我想起老师的话,利用工作之便,多次到现场作过实地考察,受益匪浅。
杨家村地处云溪、九岭交界处,方圆三、四十里,群山莽莽,平均海拔八百米,最高峰1100多米。当年山顶设有防空流动哨,由民兵连长邓洛华率民兵定期观察空情,以防美制蒋机窜扰大陆内地。其地势之高,可见一斑PS教程(http://www.ckuyun.com)。
杨家大屋右侧装有一部筒车,山民们修了一条引水渠,将上游几条小溪的水集中到一处,利用水流向下的冲击力推动筒车作360°的旋转。转盘上“匚”形挡水板上装有一端为开口的竹筒,转页进入蓄水池,竹筒内就灌满了水。转页上升到一定高度,竹筒里的水自然流下,然后顺着另一条引水渠流入农田,一昼夜可灌田五、六亩。通城民谚云:“戽水扯锯,千万莫去(土音)”,足见人力车水之艰辛。杨家山人利用唐代的科技成果,免除了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,促进了生产的发展,真让我佩服不已。
巴家屋边有乘水碓,也是科学用水的一例。当地人肯动脑子,拆下筒车上的竹筒,装上一根连杆,由连杆带动木轮,木轮带动碓身一上一下,碓身前端的碓嘴连续起落,去掉碓臼中糙米的皮,每天舂米两担。他们还利用这一力学原理学习PS教程(http://www.ckuyun.com),将水的势能转变为机械能带动石碾转动,每日可碾碎油茶籽400多斤,进一步尝到了科学用水的甜头。
|
|